第64章
两人到家时,杨桂英已经把晚饭做好。
何维淑先进门换鞋,提高音量问:“妈,你做的什么饭呀?”
杨桂英擦着围裙带笑从厨房出来,“我今天去菜市场看到一条特别肥的鲢鱼,炒的红烧鱼肉,又煲了鱼头汤,汤马上就好,你们快去洗手吧。”
何维淑换好鞋,把围巾帽子都摘掉,厚外套也脱掉,连忙进厨房洗手,还要手欠地掀开锅盖瞧一眼,锅盖一掀,热热的雾气铺面。
杨桂英瞥到忙说:“小心哈到眼。”
何维淑讪讪把锅盖又给盖回去,嘴硬道:“没哈到。”
杨桂英不管她:“洗好手了吗?洗好了就把筷子和碗都拿出去吧。”
“哦。”
饭桌上,杨桂英问起董芳苓的事怎么样了。
崔承安摇头道:“没事,我妈就是闹了点小脾气,哄哄就好了。”
“你妈妈是猛一下子退休,有点不适应了,人忙了一辈子,突然要一直待在家里,就会想找点事情做。”杨桂英道,“所以你们一直让我搬过来,我没答应嘛,我在家里养养鸡鸭种种地,还有点事儿做,来这县里,那真是从早到晚都不知道该干啥。”
窗外又下起了雪,雪花轻飘飘地往下落,落到窗台、玻璃上,又化成水流下去。
吃完饭后,几人洗漱回房,屋里亮着暖黄的灯光,崔承安抖着身子上床,严严实实地盖着被子。
何维淑嫌弃地往旁边移了移:“你身上好凉。”
“你给我暖暖,给我暖暖。”崔承安耍着无赖抱住她。
何维淑忍着一脚蹬开他的冲动,手里翻着书。
崔承安仰头看她,甜言蜜语的话不要钱似的往外蹦:“老婆你怎么这么好看呢,老婆你身上好香啊。”说着还要使劲往她身上嗅,要多不要脸有多不要脸。
何维淑垂眼扫他一眼。
崔承安暧昧笑着,一把把何维淑手里的书抽开,扬起被子就扑上去。
他们这边其乐融融,崔家气氛就有点尴尬。
崔永安和姜颖初洗漱好后也回了自己房间。
姜颖初对着镜子抹脸,脸色很不好看,下午受了一肚子气没出发,这会儿冲着丈夫道:“我说你妈也真是的,不知道我们现在正是事业的关键时候吗?非得催着我们生孩子,也不知道这有什么好催的,等到该生的时候我们不就生了吗?让我们现在生,我现在在单位事业正好,这个时候生,生完再休产假,再回去还能有现在的地位吗?”
崔永安拍拍她的肩膀劝说:“她年纪大了,想抱孙子了,你别跟她计较。”
“她又不是只有你一个儿子,她怎么不去催承安?还不是因为偏心,哦,小儿媳妇上研究生就不催生孩子,那大儿媳妇还拼事业呢!”姜颖初越说越不忿。
“好了,越说越不像话了,承安跟维淑才结婚一年,咱们刚结婚一年的时候,爸妈不也没催过吗?妈是传统思想,不理解我们现在的工作,总想着我们事业是拼不完的,不如趁早要个孩子。”崔永安替董芳苓解释说。
姜颖初哼一声:“你看看今天下午那个样子,妈一生气,我们谁她都不搭理,结果小儿子小儿媳一来,哄两句就又好了,还说不是偏心。”
崔永安好脾气地哄着妻子:“我知道你下午受了委屈,但妈也不是故意的,而且妈的气不也都是冲着我和大姐的吗?你顶多算是因为我被迁怒。”
“那我们俩夫妻一体,你受了委屈,我心疼你还不行吗?”
“行,怎么不行。”崔永安笑起来,俯下身,透过镜子跟她对视。
到了除夕夜,跟去年一样,包饺子吃饺子看春晚,看得差不多后就各回各的房间睡觉。
外面火光齐鸣,几乎要照亮天际,鞭炮的爆炸声一声接一声,何维淑洗完澡后坐在钢琴前,她现在会弹很简单的曲子,不过因为弹的少而弹得断断续续。
崔承安擦着头发出来,发梢还在滴着水,走到她旁边说:“我们一起弹呀?”
“我先帮你把头发擦干。”何维淑往旁边坐了坐,给他腾了个位置出来,等他坐下来后,从他手中抽出毛巾盖到他头发上。
崔承安跨坐在琴凳上,正面对着她,脸上扬着亲密的笑。
何维淑边给他擦水边道:“感觉头发又长长了,可以剪一剪了。”
“等出了十六,大家都正常复工,我就去剪。”
“二月不能剪头,你直接剪短一点。”
崔承安道:“要不我直接推个寸头吧?我看寸头可帅了。”
何维淑把他头发擦干,往前推了他一把:“本来就被人说长得凶,再剪个寸头,小孩看见你都能被吓哭。”
崔承安不服气,气哼哼的:“我哪有那么凶,明明就是剑眉星目,超有气场的好吧?”
何维淑忍俊不禁:“好好好,是超有气场的崔sir。”
外面炮声实在太响,坐在屋里都觉得炸耳朵,所以最后就没有弹琴。
有点无聊,何维淑翻着他的书架想要找本书看。
崔承安坐在桌前处理工作,扫了她一眼道:“书架上的书都还是我在家里上学那会儿买的,除了学习资料书,什么乱七八糟的都有,比较多的就是武侠小说,像金庸古龙,我买了一整套。”
“都看完了吗?”何维淑对这种小说看得少,她看得多的还是专业书。
“大多数吧。”崔承安笑起来,“上学的时候,老师在讲台上讲课,我就在下面看闲书,书放在桌肚里或者压在课本下面,被老师不幸逮到过好几次,书都被收了好几本,到现在都没还给我。”
说着,他啧啧摇头:“肯定是老师也想看,就把我的书没收占为己有了。”
“行了,你就别冤枉人家了。”何维淑笑他,手指在书架上一排排摸过去,这些书都好几年前的了,上面落了层浮灰,可以看出它们的主人最近都没有抽阅它们,“怪不得你上学那会儿成绩一般呢,合着时间都用在看闲书上了。”
她从中抽出一本书,是金庸的《神雕侠侣》,她没看过这本书,但在电视上断断续续看过这部电视剧,知道大概讲的什么。
崔承安撇头看了眼她手中的书,觉得眼熟,又想不起来是什么原因。
何维淑翻开书,从书里掉下一页纸,纸张在空中飘飘落落,随后背过去掉在地上,她低头看了眼,纸张应该也有些年头了,边角处已经微微泛黄。
她弯腰去捡,看到正面的内容,还没看清,只是从几个醒目的词语中大致猜到这张纸是什么——高中时被人当中朗读的那封情书。
这是崔承安的隐私,哪怕他们俩现在是夫妻,她也不好随意浏览他的年少情事,正一笑而过准备再给他夹进书里时,突然在情书末尾看到了自己的名字,三个大字,写得端端正正,上面还有水渍晕染过的痕迹。
崔承安从情书掉落时就大气都不敢喘,瞪着大眼睛直愣愣地看着她,脸上慢慢染上红晕。
既然是写给自己的情书,那就不算是窥探他的隐私了,何维淑把书放回去,倚在书架上看这张早就听过一遍的告白,只是那时所有人都误认了女主,包括她自己。
崔承安抿着唇,磨磨蹭蹭挨到她身边,羞愤地想要把情书抢回去,但又不敢有任何动作,只好眨巴着眼任由她阅读。
何维淑含笑看了他一眼,接着又将目光放到面前的情书上。
这是一封被误解了快九年的情书。
起头是标准的书信格式:
(划掉)
你好!
何维淑把信纸递到崔承安面前问:“名字这里怎么被划得严严实实?”
崔承安支支吾吾不敢回答,最后在她眼神的威逼下终于含糊说:“因为你那时候有男朋友,我怕被别人看到我喜欢有男朋友的人,显得我很没面子。”
“很没面子?”何维淑“扑哧”笑出声,对这个说法感到有趣。
崔承安振振有词:“当然啦,我那时候在学校不说呼风唤雨吧,但也算是风流人物了,多少女孩子追我,我一个都没看上,结果我喜欢上有男朋友的人,那个女孩子还不怎么搭理我,这要是被传出去,大家都会笑话我的好吧?”
何维淑瞧着他这神气样子,心中一软,凑上去在他唇边碰了下,接着又继续看信。
【我已经不记得第一次见你是什么样子,只记得那个清晨,你从蒙蒙雾气中走出来,发梢染上湿意,衣服上也沾着水珠,但却傲娇的昂着头,眼神坚定到目不斜视,只关注自己前方的路,你就是这样的人,这样永远向上,倔强专注,像一株破开晨雾、执意向阳生长的青竹。
你专注前方的眼神,从不因脚下的泥泞或周围的喧嚣而改变,但我清楚,你并不是冷漠,而是太清楚自己想要抵达的远方是什么样,你高高昂起的头颅,也不是傲慢,而是对生活本身最坚韧的回应——无论它给予的是清露还是寒霜,你都会以挺拔的姿态承接,然后将其转化为向上的力量。】
何维淑先进门换鞋,提高音量问:“妈,你做的什么饭呀?”
杨桂英擦着围裙带笑从厨房出来,“我今天去菜市场看到一条特别肥的鲢鱼,炒的红烧鱼肉,又煲了鱼头汤,汤马上就好,你们快去洗手吧。”
何维淑换好鞋,把围巾帽子都摘掉,厚外套也脱掉,连忙进厨房洗手,还要手欠地掀开锅盖瞧一眼,锅盖一掀,热热的雾气铺面。
杨桂英瞥到忙说:“小心哈到眼。”
何维淑讪讪把锅盖又给盖回去,嘴硬道:“没哈到。”
杨桂英不管她:“洗好手了吗?洗好了就把筷子和碗都拿出去吧。”
“哦。”
饭桌上,杨桂英问起董芳苓的事怎么样了。
崔承安摇头道:“没事,我妈就是闹了点小脾气,哄哄就好了。”
“你妈妈是猛一下子退休,有点不适应了,人忙了一辈子,突然要一直待在家里,就会想找点事情做。”杨桂英道,“所以你们一直让我搬过来,我没答应嘛,我在家里养养鸡鸭种种地,还有点事儿做,来这县里,那真是从早到晚都不知道该干啥。”
窗外又下起了雪,雪花轻飘飘地往下落,落到窗台、玻璃上,又化成水流下去。
吃完饭后,几人洗漱回房,屋里亮着暖黄的灯光,崔承安抖着身子上床,严严实实地盖着被子。
何维淑嫌弃地往旁边移了移:“你身上好凉。”
“你给我暖暖,给我暖暖。”崔承安耍着无赖抱住她。
何维淑忍着一脚蹬开他的冲动,手里翻着书。
崔承安仰头看她,甜言蜜语的话不要钱似的往外蹦:“老婆你怎么这么好看呢,老婆你身上好香啊。”说着还要使劲往她身上嗅,要多不要脸有多不要脸。
何维淑垂眼扫他一眼。
崔承安暧昧笑着,一把把何维淑手里的书抽开,扬起被子就扑上去。
他们这边其乐融融,崔家气氛就有点尴尬。
崔永安和姜颖初洗漱好后也回了自己房间。
姜颖初对着镜子抹脸,脸色很不好看,下午受了一肚子气没出发,这会儿冲着丈夫道:“我说你妈也真是的,不知道我们现在正是事业的关键时候吗?非得催着我们生孩子,也不知道这有什么好催的,等到该生的时候我们不就生了吗?让我们现在生,我现在在单位事业正好,这个时候生,生完再休产假,再回去还能有现在的地位吗?”
崔永安拍拍她的肩膀劝说:“她年纪大了,想抱孙子了,你别跟她计较。”
“她又不是只有你一个儿子,她怎么不去催承安?还不是因为偏心,哦,小儿媳妇上研究生就不催生孩子,那大儿媳妇还拼事业呢!”姜颖初越说越不忿。
“好了,越说越不像话了,承安跟维淑才结婚一年,咱们刚结婚一年的时候,爸妈不也没催过吗?妈是传统思想,不理解我们现在的工作,总想着我们事业是拼不完的,不如趁早要个孩子。”崔永安替董芳苓解释说。
姜颖初哼一声:“你看看今天下午那个样子,妈一生气,我们谁她都不搭理,结果小儿子小儿媳一来,哄两句就又好了,还说不是偏心。”
崔永安好脾气地哄着妻子:“我知道你下午受了委屈,但妈也不是故意的,而且妈的气不也都是冲着我和大姐的吗?你顶多算是因为我被迁怒。”
“那我们俩夫妻一体,你受了委屈,我心疼你还不行吗?”
“行,怎么不行。”崔永安笑起来,俯下身,透过镜子跟她对视。
到了除夕夜,跟去年一样,包饺子吃饺子看春晚,看得差不多后就各回各的房间睡觉。
外面火光齐鸣,几乎要照亮天际,鞭炮的爆炸声一声接一声,何维淑洗完澡后坐在钢琴前,她现在会弹很简单的曲子,不过因为弹的少而弹得断断续续。
崔承安擦着头发出来,发梢还在滴着水,走到她旁边说:“我们一起弹呀?”
“我先帮你把头发擦干。”何维淑往旁边坐了坐,给他腾了个位置出来,等他坐下来后,从他手中抽出毛巾盖到他头发上。
崔承安跨坐在琴凳上,正面对着她,脸上扬着亲密的笑。
何维淑边给他擦水边道:“感觉头发又长长了,可以剪一剪了。”
“等出了十六,大家都正常复工,我就去剪。”
“二月不能剪头,你直接剪短一点。”
崔承安道:“要不我直接推个寸头吧?我看寸头可帅了。”
何维淑把他头发擦干,往前推了他一把:“本来就被人说长得凶,再剪个寸头,小孩看见你都能被吓哭。”
崔承安不服气,气哼哼的:“我哪有那么凶,明明就是剑眉星目,超有气场的好吧?”
何维淑忍俊不禁:“好好好,是超有气场的崔sir。”
外面炮声实在太响,坐在屋里都觉得炸耳朵,所以最后就没有弹琴。
有点无聊,何维淑翻着他的书架想要找本书看。
崔承安坐在桌前处理工作,扫了她一眼道:“书架上的书都还是我在家里上学那会儿买的,除了学习资料书,什么乱七八糟的都有,比较多的就是武侠小说,像金庸古龙,我买了一整套。”
“都看完了吗?”何维淑对这种小说看得少,她看得多的还是专业书。
“大多数吧。”崔承安笑起来,“上学的时候,老师在讲台上讲课,我就在下面看闲书,书放在桌肚里或者压在课本下面,被老师不幸逮到过好几次,书都被收了好几本,到现在都没还给我。”
说着,他啧啧摇头:“肯定是老师也想看,就把我的书没收占为己有了。”
“行了,你就别冤枉人家了。”何维淑笑他,手指在书架上一排排摸过去,这些书都好几年前的了,上面落了层浮灰,可以看出它们的主人最近都没有抽阅它们,“怪不得你上学那会儿成绩一般呢,合着时间都用在看闲书上了。”
她从中抽出一本书,是金庸的《神雕侠侣》,她没看过这本书,但在电视上断断续续看过这部电视剧,知道大概讲的什么。
崔承安撇头看了眼她手中的书,觉得眼熟,又想不起来是什么原因。
何维淑翻开书,从书里掉下一页纸,纸张在空中飘飘落落,随后背过去掉在地上,她低头看了眼,纸张应该也有些年头了,边角处已经微微泛黄。
她弯腰去捡,看到正面的内容,还没看清,只是从几个醒目的词语中大致猜到这张纸是什么——高中时被人当中朗读的那封情书。
这是崔承安的隐私,哪怕他们俩现在是夫妻,她也不好随意浏览他的年少情事,正一笑而过准备再给他夹进书里时,突然在情书末尾看到了自己的名字,三个大字,写得端端正正,上面还有水渍晕染过的痕迹。
崔承安从情书掉落时就大气都不敢喘,瞪着大眼睛直愣愣地看着她,脸上慢慢染上红晕。
既然是写给自己的情书,那就不算是窥探他的隐私了,何维淑把书放回去,倚在书架上看这张早就听过一遍的告白,只是那时所有人都误认了女主,包括她自己。
崔承安抿着唇,磨磨蹭蹭挨到她身边,羞愤地想要把情书抢回去,但又不敢有任何动作,只好眨巴着眼任由她阅读。
何维淑含笑看了他一眼,接着又将目光放到面前的情书上。
这是一封被误解了快九年的情书。
起头是标准的书信格式:
(划掉)
你好!
何维淑把信纸递到崔承安面前问:“名字这里怎么被划得严严实实?”
崔承安支支吾吾不敢回答,最后在她眼神的威逼下终于含糊说:“因为你那时候有男朋友,我怕被别人看到我喜欢有男朋友的人,显得我很没面子。”
“很没面子?”何维淑“扑哧”笑出声,对这个说法感到有趣。
崔承安振振有词:“当然啦,我那时候在学校不说呼风唤雨吧,但也算是风流人物了,多少女孩子追我,我一个都没看上,结果我喜欢上有男朋友的人,那个女孩子还不怎么搭理我,这要是被传出去,大家都会笑话我的好吧?”
何维淑瞧着他这神气样子,心中一软,凑上去在他唇边碰了下,接着又继续看信。
【我已经不记得第一次见你是什么样子,只记得那个清晨,你从蒙蒙雾气中走出来,发梢染上湿意,衣服上也沾着水珠,但却傲娇的昂着头,眼神坚定到目不斜视,只关注自己前方的路,你就是这样的人,这样永远向上,倔强专注,像一株破开晨雾、执意向阳生长的青竹。
你专注前方的眼神,从不因脚下的泥泞或周围的喧嚣而改变,但我清楚,你并不是冷漠,而是太清楚自己想要抵达的远方是什么样,你高高昂起的头颅,也不是傲慢,而是对生活本身最坚韧的回应——无论它给予的是清露还是寒霜,你都会以挺拔的姿态承接,然后将其转化为向上的力量。】